Aqua在拉丁文是水的意思。用生命之源「水」來替音響品牌命名倒是前無古人,不過事實上也沒這麼複雜,Aqua其實是Acoustic Quality的縮寫,就是音質,用不可或缺的水比擬聲音品質,這樣可比用acoustic或audio做開頭有創意多了。
不需數位濾波的DFD技術
Aqua來自義大利,成立時間未久,主要技術與產品集中在數位領域,目前旗下有3款產品,包括La Diva CD轉盤、La Voce S2 DAC,以及這部La Scala MKII DAC。以等級而論,La Scala MKII高於La Voce S2,所用的也是Aqua最高級的技術,包括DFD數位技術、R2R ladder DAC、真空管放大、AQlink I2S輸入介面…等,以及各種發燒元件的使用。
La Scala MKII每聲道使用2枚Burr Brown PCM 1704K晶片,藉此構成R2R ladder DAC電路,並以雙單聲道差動架構輸出。接著則是自家開發的DFD技術,DFD是Direct From Decoder的縮寫,意味它並不使用一般DAC一定會用到的數位濾波,而是直接輸出,且完全不進行升頻處理,維持訊號的原始面貌。
數位訊號經DAC後,接著就是類比放大的步驟,這部分La Scala MKII採用真空管放大。不過,La Scala MKII所用的並不是單純的真空管放大電路,而是由真空管與MOSFET直接交連輸出的一階放大電路,I/V轉換(電流/電壓轉換)則使用變壓器,而非OP或被動元件。La Scala MKII每聲道使用1支ECC81訊號管,並以LED(發光二極體)控制真空管的偏壓,因此可以看到每支ECC81管的前方都有4顆方形的紅色LED,開機後LED便會亮起。大家都知道,LED是一種非常耐用的元件,能夠確保La Scala MKII真空管放大電路的長久穩定。而隨後的MOSFET交連輸出,純A類放大且不須使用負迴授,又可兼顧低阻抗與低失真的優點。
對電源極為重視
打開La Scala MKII的機箱蓋,可以發現裏頭琳瑯滿目的電路,以及彼此堆疊讓人有點眼花撩亂的電路板。為何如此?如果是嚴謹的規劃,應該可以做成一整塊完整的電路,或是類比與數位分開就好吧?事實上,Aqua有兩個考量。第一,La Scala MKII拒絕使用SMD電路,而且也不用OP放大,只使用元件堆砌的分離式電路,因此這麼多大型元件絕無可能容納在單一電路板上,就分成7塊電路,有些必須要堆疊。第二,Aqua考慮到數位音樂規格的變化很快,現在出的DAC可能沒幾年規格就落後了,因此Aqua把主要的數位接收與處理的電路獨立出來,未來如要升級,只要直接更換電路板就好了。這也就是運用模組化概念,讓器材永遠不致落伍。
La Scala MKII對電源更是重視,可以看到機箱內左側有兩顆大型EI型電源變壓器,拿來做綜合擴大機都頗為足夠,卻只用做DAC。變壓器後端接續不同類型的獨立穩壓,包括MOSFET、J-FET、BJT等穩壓電路,提供數位或類比支不同用電需求。
接著看到面板。Aqua對於La Scala MKII的外型沒有太多著墨,只以略帶弧形的線條跳脫待板的方正設計。面板右側的狹長縫隙可隱約透出真空管點亮時的橘紅色暗光。縫隙左側的搖頭切換開關提供一個極其方便的功能,那就是相位的正、反切換,而且,具Aqua網站表示,這個相位切換是在數位形式下工作,這也就是說,它並不是在類比輸出部分多加一個控制相位的機械裝置,而是就數位訊號直接調整,因此沒有多加不必要的金屬接觸點。面板左側還有兩個旋鈕,一是電源電源開關,一是訊源選擇,我頗喜歡它用旋鈕的形式而非按鍵,操作手感有趣得多,不過訊源檔位標示是用羅馬數字的I、II、III、IV…,並非直接對應背板的USB、coaxial RCA、AES/EBU…等輸入,切換時就得靠記憶了。
具有高輸出電平
La Scala MKII的灰色鋁質機箱有經過NEXTEL處理。所謂NEXTEL是一種塗裝處理,顏色並沒有限制,Aqua選擇灰色塗裝。經NEXTEL處理後的機殼摸起來有點像是麂皮,略帶軟質,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抑制機箱共振,免除干擾。
La Scala MKII提供數種數位輸入方式,包括USB、coaxial RCA、coaxial BNC、AES/EBU與AQlink,其中AQlink是RJ45介面的I2S輸入,專門用來連接自家的La Diva CD轉盤,或其他同樣規格的數位訊源,最高可支援至24bit/384KHz取樣率,至於其他輸入則可支援至24bit/192KHz。此外,如要透過USB介面連接Windows系統的電腦,必須先安裝Aqua提供的驅動程式,可於Aqua官網直接下載。Mac或Linux系統則無需驅動程式。試聽時我使用Windows 8電腦,搭配JPLAY + foobar2000,然後以Dynamique的Magellen USB線連接La Scala MKII。擴大機使用Linear Acoustic LAV-60 MKII綜擴,驅動CC的Admonitor Preference Plus喇叭與Submonitor MKIII低音柱。
一開始我用La Scala MKII的XLR平衡輸出連接LAV-60 MKII,我聽到了非常多的細節,其細節豐富程度令人訝異,但伴隨著的還有過衝與生硬的音色,並不耐聽。依過去的經驗,問題可能出在La Scala MKII與LAV-60 MKII之間的匹配,於是我查了La Scala MKII的規格,發現它具有高輸出電平的特性,RCA輸出是2.6V,XLR更高達5.2V,恐怕已到了LAV-60 MKII能接受的臨界點,因此我改用RCA單端連接,問題隨之迎刃而解,此刻的聲音豐盛、深刻又和諧。
音場結構有條不紊
La Scala MKII的高電平輸出有那些好處?包括能量感強、動態極為優異、聲底厚實飽滿、規模感龐大、細節極為豐富…等,這些都是發燒友夢寐以求的特質。就以Dali CD Vol.3測試片第4軌《春江秋月》為例,一開始錄音中刻意營造的空間迴盪感極為清晰,殘響像是延伸不盡,不斷飄散,顯示出La Scala MKII重播細節的過人性能。接下來它繼續展現實力,把此曲中悉心營造的低頻變化展露無遺,不僅是各種鼓的位置、輪廓、重量感,它們之間的區別,還有延伸的抖動,尾韻的層次…等,都能輕鬆表現。我還感受到整個音場的結構非常清楚,有條不紊,很清楚地表達了La Scala MKII能勝任大系統的實力。
接著播放鮑羅定弦樂四重奏演奏舒伯特的d小調弦樂四重奏《死與少女》,La Scala MKII展現其極盡華麗與炫耀之能事。La Scala MKII的弦樂不僅線條清晰,擦弦沙沙質地十分寫實,而且它的光澤在Admonitor Preference Plus喇叭的詮釋下顯得尤為強烈。La Scala MKII較少柔情的成分,而是用強大的對比表現強烈的情緒起伏,聽起來非常過癮。
一探Hi End器材的究竟
如此外顯的性格聽鋼琴又是什麼感覺?我選了Michael Gees的「ImproviSatie」獨奏專輯。Satie的音樂時而舒緩沉鬱,留有許多空白,卻又時而情緒激昂,綿延不絕,用許多音符把語句填滿。用La Scala MKII聆聽,空白的時候並不是沒有聲音,而是還可以聽到漆黑背景中空間殘響的餘韻;激昂的時候則可感受到鋼琴龐大又有重量的聲音,伴隨強又重的觸鍵帶來鮮明的動態差異。藉由「ImproviSatie」還顯露出La Scala MKII的一個特點,那就是頻段比例上它的中、低頻顯得特別厚實,因此鋼琴中低頻的延長尾韻更為綿延,音粒的重量感更為強烈,琴體的規模感也變得更大。至於音色呢?通透、晶亮、乾淨,又帶有漂亮的水分與光澤,會讓人眼睛發亮。
再來個高解析音樂吧!先播放RR的HRx高解析母帶示範第10軌李斯特《Prelude on BACH - Felix Hell》。這是李斯特以巴哈為主題所做的管風琴獨奏曲,雖是獨奏,但光是一部管風琴就能做出交響樂團都不能及的場面與效果。透過La Scala MKII不只可以聽到量感豐厚的低頻,而且低頻又具有非常豐富且清晰的層次與變化,解析力令人激賞。再聽第8軌拉赫曼尼諾夫《交響舞曲》,我聽到燦爛輝煌的銅鈸與小號,嘹亮入雲的短笛,清朗明亮的小提琴聲部,畫面充滿鮮明的色彩。最過癮的莫過於La Scala MKII明快的速度與直接的衝擊感,讓能量不受壓縮地傾瀉而出,彰顯出動態對音樂張力與聆聽樂趣的重要影響力。
La Scala MKII就像是法拉利或林寶堅尼,具有十足義大利式的風情,充滿熱情奔放的活力與豪放的個性,不過這一切都是建構於深厚的性能基礎之上,讓人可盡情享受奔馳的樂趣。但不同的是,La Scala MKII可不像法拉利或林寶堅尼那樣的高不可攀,相反的,代理商提供與歐元定價同步的誘人價格,讓你有機會一探Hi End器材的究竟。
器材規格
型式:USB DAC
數位輸入:
輸入取樣頻率:
USB,coaxial,AES/EBU --- 24bit / 192kHz
I2S --- 24bit / 384kHz
類比輸出:RCA×1,XLR×1
尺寸:450×370×100 mm (寬×高×深)
重量:9 kg
世富科技控股(广东)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@ Copyright 2008 电话:0769-22246945/22246400/22932328 传真:0769-22246400 访问量: 地址:东莞市莞城街道东纵路莞城段124号盈峰广场二楼 经营许可证:粤ICP备2024324968号 技术支持:企讯网 网站地图 sitemap[网站管理] 【百度统计】 |